多年前,
我問老師:「怎麼樣(辦活動/課程)才能成功呢?」(老師每次辦活動都爆滿!)
他笑著說:「外在要努力、內在不用努力」。
多年後,我終於體會這個道理。
身為自由工作業者/創業者;首先面對金錢收入現實問題。
辦活動或課程的初期失敗時;伴隨而來的挫敗感與現實壓力,讓我在下一次辦活動時,有更高的期待:想著「我不要重蹈覆輒」、「上一次為什麼會失敗,這次不要再犯了」、「我不要和上次一樣」,看似讓事情很完美、有進展,內在的真實卻是恐懼與自我譴責的信念與能量狀況。
這股信念,不但讓我辦活動與課程不如預期;擔憂情緒更造成能量耗弱(腦袋會不斷傳達:沒人來怎麼辦、又再一次失敗怎麼辦)等等的焦慮思緒;那股現實壓力讓我晚上無法好好睡覺;腦袋不斷的轉啊轉,到底如何才會「吸引」更多的人呢?需要下廣告嗎?需要降價嗎?我還需要做什麼才能讓課程或活動開成呢?
「內在很努力」帶來的「失敗」造成惡性循環;除了能量耗弱,同時產生自我懷疑與批判;更害怕「下次又失敗了」,「內在就會更努力」:更努力控制所有細節、用力的希望所有計畫都會如預期腳本走。
就這樣,度過了幾年「內在很努力」的時光。
直到最近,慢慢體會「內在不努力」的意義;
「內在不努力」不是什麼都不做,是每個細節盡力去做;結果交給宇宙安排
盡力完成辦活動或課程該做的事情,包括需要的文案撰寫與宣傳、準備課程內容等該做的準備。
「內在不再像過去努力」,包括擔憂參加人數、是否能讓每個參與者滿意、是否能成功,放掉屬於腦袋的聲音,把專注力與焦點放在「如何盡力服務每個來到面前的學生與個案」,即使參與者只有「一人」,我也盡力練習將專注力放在服務學生或個案上,非數字上的成功迷思。
(說明一下:我念行銷與經濟背景,從數字定義成功是過去舊有習性,例如點播率、觸答率、成交率等數字決定成功唯一標準。)
舉例:假設辦活動的參與人數是4人。
情況一)內在很努力
聚焦為什麼參加人數「才4人」、怎麼這麼少?這樣我要怎麼活下去?
→ 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參加? → 竭盡所能的控制結果
情況二)內在不努力
聚焦參加人數「有4人耶」,我該如何給予最好的服務呢?
→ 如何給予最好的服務?給予實質幫助? →專注當下,結果交托宇宙
★「外在要努力,內在不用努力」是什麼意思?我認為.....
外在行為要盡力(做你能做且該做的事),
內在心力只需要放鬆 /不預設結果,臣服與感恩宇宙最後的安排(結果)
~ Namaste, Emma
~ 行星白巫師 行星狗之月 啟動之週 銀河星系的黃人
- 圖片摘自網路,若有侵權,歡迎告知。
全站熱搜